歷史揭祕:古人的娛樂方式你知道多少?

說起古人的娛樂方式,你知道多少呢?可能除了琴棋書畫、吟詩作賦,剩下的就知道蹴鞠了。其實古人的娛樂方式遠比我們想象得更多,感興趣的讀者一起往下閱讀吧!

一、文人雅士的“琴棋書畫”

琴棋書畫中的棋專指圍棋。比較特別的一點是,圍棋在古代頗受女性喜愛, 尤其是上層社會的女性,她們弈棋的形象通過文物流傳了下來。最著名的是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屏風畫《弈棋仕女圖》。明代仇英的《漢宮春曉》當中,也有宮中女子弈棋的場景。

據史載,漢高祖的寵姬戚夫人就是圍棋高手,後來的楊貴妃等人也都很擅長圍棋。

人們常以”博弈”來形容下圍棋,其實在古代,這兩個字是有所區別的。”博” 戲多帶賭的性質,比如古人愛玩的六博、雙陸、樗蒲、打馬、骨牌、麻將等;“弈”則更強調策略,主要是指圍棋、象棋這樣的遊戲,所以現在下棋也叫作“對弈”。

二、滑稽戲

當然,琴棋書畫不可能成為大眾娛樂,市民們更喜歡看滑稽戲。有一件東漢的文物叫坐式說唱俑,他的身份便是當時演滑稽戲的演員,名為“俳優”。

在漢代,滑稽戲表演幾乎無處不在,甚至成為皇室公卿、達官富豪乃至民間百姓的生活必備。除此以外,在古代都城的街頭,還常能看到許多更加驚險刺激的“雜技表演”。畫像石上常見的就有爬杆、拿大頂、跳圈、擲丸、跳丸、拋接碗及耍猴, 甚至還有多種動物表演的綜合性馬戲,等等,和現代雜技很相似。

有人考證出李商隱《無題》中極為著名的兩句詩”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並不是比喻的說法,而是指一種名為“鳳翼”的遊戲,“靈犀” 則是骰子。

三、古代“桌遊”

當然,這些娛樂性表演一般是在貴族的宴會上演,或者在節慶之時熱鬧的市集上才能看得到。真正傳播更廣、參與者更多的遊戲,則是古代的“桌遊”。

甘肅省博物館藏有一-件彩繪木博戲俑,表現的正是整個漢代最流行的遊戲一六博戲。這是一種擲採行棋的遊戲,因使用六根博箸,所以被稱為”六博”。

這種遊戲起源很早,據說商代便有了雛形,據文獻記載,商王武乙和周穆王是最早的兩個玩家。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這種遊戲已經極為流行了,尤其是在戰國著名的大城市如趙都邯鄲、魏都大梁、秦都咸陽等地。

因為六博戲基礎雄厚,玩家眾多,到了漢武帝時,便出現了一位傳奇人物,名叫許博昌。他在當時名揚全國,當然不僅因為他把六博玩得爐火純青,更重要的是他會總結經驗,據說他編出一套六博口訣 ,在長安一帶膾炙人口 ,連孩子都能熟背。

由於當時六博遊戲太過流行,以至於許多人玩物喪志,於是便產生了”勸賭歌”,敦煌寫本里就有《孔子項託相問書》, 其中有一段就是假借小朋友相托,勸誡世人遠離賭博。

到了魏晉時期,六博漸漸式微,它的風頭被另一種“桌遊”搶走了,這就是“雙陸”。這是一種很容易讓人上癮的桌遊唐代的武則天便極為熱衷經常觀看大臣和她的內寵交手。傳說賢臣狄仁傑還利用雙陸棋局向武則天進諫。

到了宋代,城市進一步擴張,市民階層擴大。手工業、商業的繁榮,為市民的文化娛樂生活提供了更為豐厚的物質基礎。在北宋的開封城,大相國寺可容萬人,每月舉辦多次廟會。寺內外人流如潮,市民們或進行各種商品交易,或觀看傀儡戲、舞劍和雜技等各種表演。開封城還誕生了許多兼營商業的場所“瓦子”, 瓦子中圈出了許多專供演出的圈子”勾欄”。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都城卞梁豐富多彩的城市生活。

古人娛樂遊戲的豐富性或許超乎我們的想象,趣味性應該不遜於時下的手遊,不過現在多已失傳,我們也只能從殘留的吉光羽中,遙想當年的盛況。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